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领导
  组织机构
  副会长单位
  常务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会长专栏
  秘书长专栏
  协会文件
  协会动态
  工作报告
  产业运行
  统计分析
  协会信箱
  联系方式
  专家组名单
辽宁省镁质材料行业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
2006/9/18

辽宁省镁质材料行业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

    一、行业基本情况
    1、优势资源现状:菱镁矿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之一,其储量、镁质耐火材料生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辽宁的菱镁矿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菱镁矿储量最集中的地区,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主要分布在海城、大石桥、岫岩、凤城、宽甸、抚顺等地区,目前已经地质勘查的矿区有12个,保有储量25.77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5%,占世界总储量的20%。
    2、行业生产现状:全省现有各类镁质材料生产企业500多家,拥有资产总额205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年开采菱镁矿石1200万吨,生产各种镁质材料700万吨,其中出口200多万吨,产品覆盖约90%的国内市场和60%的国际市场,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出口创汇5.5亿美元、实现利税25 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4家,实现利税超5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实现利税超亿元企业4家。涌现出一批技术力量和生产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海城西洋、海城后英、营口青花、嘉晨、海城华宇、辽宁中兴及大石桥金龙等集团公司进入全国乡镇企业500强行列,其产品产量及质量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镁质材料行业消耗的主要原材料为菱镁矿石、水镁石及初级产品轻烧氧化镁、烧结镁砂和电熔镁砂。2005年,全行业共消耗菱镁矿石1150万吨,水镁石15万吨;消耗能源折成标准煤300万吨。万元产值消耗矿石7吨,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折成标准煤1.8吨,主要产品能源单耗见下表。

2005年镁质材料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及能源单耗情况

    4、主要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镁质材料行业的废物主要包括开采中的粉矿、低品位矿石和废岩,及生产耐火材料过程中排放的粉尘、CO2气体和余热;再生资源主要指用后耐火材料。2005年,全行业形成粉矿115万吨,利用40万吨;低品位矿石115万吨,利用30万吨;废岩1150万吨,利用10万吨;回收粉尘22万吨,利用5万吨;排放CO2气体600万吨,回收利用2万吨;产生预热折成标准煤196万吨,利用预热折成标准煤20万吨;用后耐火材料33万吨,全部利用。
    5、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型行业的特殊性,加之落后的传统工艺及设备,致使镁质材料行业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消耗过快,矿山剥岩欠账较大,资源浪费及乱采滥掘现象仍十分严重;二是环境污染尚未彻底治理,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当中,环境代价付出较大;三是资源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差,初级产品产能过剩;四是能源消耗量较大,特别是轻烧氧化镁、使用固体燃料的烧结镁砂和电熔镁砂等初级产品生产能源消耗大;五是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浪费较为严重。
    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基础
    “十五”期间,省镁办全面开展了镁质材料行业的综合治理,在保护菱镁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污染、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1、制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行业发展。根据镁质材料行业的实际状况,编制《辽宁省镁质材料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行业发展方向;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镁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辽政发[1994]38号)文件精神,省镁办会同省经委、环保局、外经贸厅及打私办等五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镁资源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辽经发[2005]50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对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台《辽宁省镁质材料行业发展指导目录》,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严格控制行业投资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加强矿山管理,强化资源保护。禁止乱采乱掘、采富弃贫以及只采不剥行为,依法关闭25座小矿点;鼓励采取科学采矿方式,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资源;引导企业逐步减少矿山剥岩欠帐,对25家重点矿山企业进行剥岩扶持,缓解部分矿山采剥失调矛盾,起到了合理开采的示范作用。
    3、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立足镁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发展高效、合成、复合和绿色耐火材料,并向镁质化工材料和镁合金延伸发展;对70多家企业101个技术改造和精深加工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对80个高新技术研发项目予以资助,推动了产品结构调整。电炉炉底捣打料、镁铝尖晶石砖、镁钙砖、轻质碳酸镁以及人工合成云母等十几个项目填补国内生产空白,氧化镁单晶、镁锆共晶材料等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0余个产品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在出口量持平的情况下,出口创汇额比10年前增长4倍。
    4、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启动海城镁矿耐火材料总厂菱镁矿浮选生产线,对粉矿和低品位矿进行充分利用;利用废弃的矿岩开发镁质化工材料及建筑材料;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攻关,对粉矿、碎矿、生产环节过程中的粉尘及排放的CO2气体等进行回收再利用;炉窑余热用于二次风预热、砖坯干燥和锅炉运行;回收用后耐火材料生产定型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对传统电熔镁砂冶炼技术进行改造,采用煤气发生炉技术改造轻烧炉等。 
    5、开展专项污染整治工作,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对全省2009座炉窑进行了污染治理,轻烧窑烟尘污染得到彻底解决,重烧窑和电熔炉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烟尘排放浓度从7000mg/m3降到300 mg/m3以下;对308台轻烧氧化镁破粉碎设备进行粉尘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6、恢复植被,搞好行业花园式工厂建设。对矿山排岩场以及被污染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工作,治理面积达5000万平方米。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花园式示范企业10家。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强政策完善和监督管理,建设具有行业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搞好结构调整,在资源保护、产品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污染治理和恢复植被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以镁质耐火材料为主,镁质化工材料和镁合金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布局,建成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有特色、有水平、有效益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重要优势产业。
    主要指标:到2010年,实现万元产值资源消耗下降到5吨,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下降到1.3吨标准煤;通过资源整合,逐步形成10个供矿基地;建设5大型浮选厂,充分利用尾矿和粉矿,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加大剥岩力度,力争实现重点矿山剥采比达到矿山开采设计要求;恢复矿山植被8000万平方米;基本解决末端污染治理问题,回收粉尘利用率达到100%;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20个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现电熔镁砂能源消耗降低15%,烧结镁砂和轻烧氧化镁能源消耗降低10%,余热利用率提高10%;研制开发低浓度二氧化碳高效、低成本回收技术,建设窑炉二氧化碳回收装置20套。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围绕行业主要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产业链(见图1-图4),确定六项主要任务和四项重点工作。
    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大力发展MgO≥97.5%、Ca/SiO2≥2、体积密度≥3.4g/cm3高纯镁砂等原料以及优质合成、复合镁质原料;发展镁钙砖、镁尖晶石砖和无碳或低碳等优质镁砖和烧成砖;发展镁质喷补料、浇注料等高性能碱性不定形耐火材料;发展脱硫剂、保护渣等镁质渣系及熔剂材料。大力发展轻质碳酸镁、氢氧化镁、轻质氧化镁等镁质化工材料;发展高性能镁合金锭、型材和板材等镁合金产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在我省建成世界最大的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镁质化工材料生产基地和新兴的金属镁及镁合金制品生产基地。 
    2、节约资源,合理开发菱镁矿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合理开发和利用菱镁石、水镁石矿;对现有的菱镁石、水镁石矿山资源进行详查,做到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严格控制小型采矿企业的审批,压缩小型矿山数量,2010年将开采矿山数量压缩到100家以内;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菱镁石、水镁石矿回采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倡资源整合,逐步形成10个供矿基地;鼓励建设大型的选矿厂,充分利用尾矿和粉矿。 
    3、降低能源消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严格控制新建初级产品生产线。到2010年,淘汰落后窑炉1000座(其中轻烧窑400座、重烧窑400座、电熔炉200台);加快研制生产优质电熔镁砂的新型电熔炉生产技术,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八马路七巷四号  电话:024-23832625  传真:024-23832140
邮编:110001  电子邮箱:mhyghc@126.com